
產品系統工程培訓
一、案例分析
二、系統工程概述
本單元學習目標:了解系統和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;了解系統工程方法論;了解系統工程流程。
1.產品研發系統工程方面的常見問題
2.系統和系統工程的定義
3.系統工程扮演者技術分配和集成的角色
4.系統工程和傳統工程的區別
5.主要的系統工程方法論
1).霍爾的三維結構
6.產品開發流程中的系統工程
1).系統工程的主要概念
2).系統工程相關組織結構和角色職責
3).主要的系統工程方法
4).系統工程流程概覽
三、系統需求分析
本單元學習目標:了解需求分析的意義;掌握產品概念開發方法;掌握設計需求分析方法;掌握設計需求變更控制流程。
1.. 需求分析概述
1).為什么要進行需求分析?
2).需求分析的層次及分析對象
2.市場需求
1).市場需求、產品需求、設計需求的關系
2).市場需求的收集
?需求收集渠道:外部渠道與內部渠道
?需求收集需要注意的問題
?需求收集的十四種方法(原型法、客戶訪談、現場觀察、客戶決策委員會、用戶大會、客戶簡報、高層拜訪、標桿學習、Beta測試、產品試用、現場支持、支持熱線、行業會議、客戶滿意度調查)
?模板分享:原始需求模板
3).市場需求分析
?市場需求的$APPEALS模型
?確定產品的競爭要素、尋找競爭對手
?客戶需求分析、排序,尋找客戶的興奮點(BSA)
?與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比較,找出優勢、劣勢
?基于競爭分析的需求調整、差異化策略
?市場需求規格書的形成
?模板分享:市場需求管理流程與模板
3.產品包需求分析和整理
1).產品包需求
?什么是產品包需求?
?產品包需求分類
?需求描述的五原則
?高質量產品包需求的標準
2).誰來完成產品包需求分析和定義?
3).產品包需求分析
?需求分析方法
?產品包需求整理
4.設計需求分析
1).設計需求和產品包需求的區別
2).設計需求因子
3).設計需求分析的活動
?確定操作方式
?明確系統的設計約束
?定義技術性能指標(TPM)
?形成設計需求
4).設計需求分析方法
?場景分析法
?QFD
?UCD
?原型機
?如何輸出完備的設計需求分析文檔?
5).MBSE分析方法
?需求圖
?用例圖
?包圖
5.業務需求建模階段:
1)業務角色的查找及建立
2)業務用例查找與分析
3)用例模型的建立
4)業務規則及其建模
5)業務實體的分析及提取
6)業務對象模型的建立
6.系統需求建模階段:
1)需求的捕獲與理解
2)系統功能的理解
3)系統角色的建立
4)系統用例的建立
5)用例對過程的描述
6)基本用例及其分類
7)用例的擴展、包含及泛化關系
8)用例需求規格及文檔標準
7.產品概念開發
1).什么是產品概念開發?
2).產品概念開發流程
?產品概念生成
?關鍵技術分析
?產品概念選擇
3). 演練與討論:產品概念開發
8.建立產品包需求到設計需求的映射
9.演練與討論:產品包需求到設計需求
10.技術評審1
11.設計需求基線化
四、系統功能分析
本單元學習目標:了解功能分析流程,掌握功能分析方法。
1.設計需求如何轉化為設計規格?
2.功能分析概述
1).功能分析流程
3.功能分解
1).功能分解活動
?定義子功能
?子功能接口分析
?故障模式和影響分析(FMEA)
2).功能分解工具
?功能流框圖(FFBD)
?層次圖(HD)
?順序圖
?活動圖
?狀態機圖
3).形成功能分解備選架構
4).備選架構選擇
5).模塊接口設計
6).非功能需求分配
7).形成功能分解備選架構
8).備選架構選擇
4.分析階段及分析模型的建立:
1).從用例建立概念模型
2).分析及分析機制
3).用例分析
4).用例的關聯
5).概念的識別及提取
6).概念模型的擴展及潤飾
7).系統行為的分析-系統順序圖及契約
8).用狀態圖對對象建模
9).分析類及實體、控制、邊界類的理解及分析
10).建立分析類圖
11).包的組織
12).系統分層及架構分析
13).概念模型的細化
5.設計階段及設計模型的建立:
1).從分析模型到設計階段的映射
2).描述真實用例
3).設計用例
4).對設計類的理解
5).設計階段的協作圖
6).對類的職責分配
7).類設計的原理及原則
8).設計模型中的關聯、泛化及聚合關系
9).設計模型中的系統行為的表達
10).接口的設計
11).包及子系統的設計
12).系統構架設計的要點
13).設計類圖的建立
14).軟件架構文檔及模板
6.功能驗證
7.功能分析的輸出--功能架構
8.演練與討論:演練功能分析
五、系統設計綜合
本單元學習目標:掌握設計綜合方法;掌握需求分解分配方法;掌握設計規格分析方法。
1.設計綜合概述
1).設計綜合的意義
2).設計綜合流程
2.架構設計
1).架構設計要素和原則
2).功能分解和物理分解相輔相成
3).物理架構分析工具
?概念圖(CDS)
?示意方框圖(SBD)
4).備選物理架構
5).物理架構方案決策
6).軟件系統架構“4+1視圖模型”
3.設計驗證
4.演練與討論:演練架構設計
5.需求分解分配
6.設計規格分析
1).系統運行分析
2).接口設計
7.漸增測試計劃
1).什么是漸增測試
2).如何制訂漸增測試計劃
8.技術評審2
9.設計規格基線化
六、系統驗證
1.產品測試策略和計劃的目的和作用
2.產品測試策略和計劃的制定時機
3.產品測試需求分析
1)產品測試需求分析過程(產品測試需求、產品測試規格、產品特性測試規格)
2)產品測試的關注點分析
3)測試需求的分析方法
?開發需求中提煉方法
?標準規范中提煉方法
?用戶原始需求中提煉方法
?繼承產品中提煉方法
?測試經驗庫中提煉方法
4.產品測試策略制定
1)關鍵測試技術分析
2)模塊級測試策略分析(測試環境、測試重點、……)
3)BETA測試策略分析(BETA客戶選擇、測試重點、測試計劃、……)
4)BUILD劃分與每個BUILD的測試策略
5)測試環境和設備籌備
6)自主開發工具詳細分析(工具需求、需要的資源、關鍵技術點、……)
7)案例分享:某公司產品測試策略分析樣例
5.漸增測試計劃
1).什么是漸增測試
2).如何制訂漸增測試計劃
6.測試用例設計
1).基于規格的驗證
a)白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(單元、集成測試)
a)測試環境(測試驅動、被測單元、測試樁、測試用例、測試結果)
b)語句覆蓋法用例設計、案例分析
c)判斷覆蓋法用例設計、案例分析
d)條件覆蓋法用例設計、案例分析
e)條件決策覆蓋法用例設計、案例分析
b)黑盒測試用例設計方法(系統測試)
a)用例設計方法之一:等價類劃分法
b)用例設計方法之二:判定表法
c)用例設計方法之三:流程分析法
d)用例設計方法之四:正交試驗法
e)用例設計方法之五:邊界值分析法
2).基于風險的驗證
3).基于標準的驗證
4).基于歷史問題的驗證
7.測試的執行和缺陷分析
1).項目量化管理
a)什么叫度量、測試度量的必要性
b)測試度量的目的(理解、預測、評估、改進)
c)測試度量的過程(識別目標、數據收集、數據分析、過程改進)
d)MOTO公司量化分析方法介紹
2).缺陷分析基礎知識
a)錯誤、缺陷、故障、失效的定義及相互之間的關系
b)缺陷跟蹤流程
c)缺陷狀態轉移(Open、Fixed、Reopen、Rejected、……)
d)BUG收斂性分析方法
e)BUG分級制度、BUG修改的優先級判斷(嚴重性、重復性)
f)優秀缺陷報告需要具備的要素
3).產品缺陷分析方法
a)缺陷分析方法一(單一缺陷):ODC
b)缺陷分析方法二(產品缺陷):Gompertz
c)系統工程支缺陷分析方法三(版本缺陷):Rayleigh
d)缺陷分析方法四(版本缺陷):四象限法
e)缺陷分析方法五(單一缺陷):根源分析法
七、系統支撐管理
本單元學習目標:掌握基本的系統工程管理活動;了解系統工程組織結構劃分和相關角色職責。
1.系統工程管理
1).系統工程管理概述
2).需求管理
?需求屬性/分類
?需求編號
?需求跟蹤
?需求管理庫
?需求變更
3).風險管理
4).質量保證
?系統工程活動的健康指標--質量目標
?質量功能展開QFD-確定關鍵技術參數
?如何制訂質量目標?
?怎樣才能達成質量目標?
5).接口管理
6).性能管理
2.技術評審
1).技術評審流程
2).技術評審角色職責
3).如何讓技術評審有效的執行起來?
3.變更管理
1).變更控制委員會(CCB)
2).變更流程
4.產品數據管理
5.配置管理
1).配置管理組織結構
2).基線管理
3).配置庫管理
八、系統工程師的職業發展
本單元學習目標:了解系統工程師和項目管理、設計專家的區別;了解系統工程師的作用和特質;探討系統工程師的培養和職業發展。
1.系統工程師的現狀
2.系統工程師的職責
3.系統工程師和PQA的職責區別
4.系統工程師、項目管理者和設計專家的區別
5.系統工程師的挑戰和吸引力
6.系統工程師的技術發展通道
7.系統工程師的培養和職業發展之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