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講:管理認知與角色轉換
一、角色認知
1. 角色誤區
重專業輕管理:專業工作太忙,哪有時間做管理?
你在干他在干:你忙忙碌碌,下屬樂得清閑。
你不會讓我來:把你教會,夠我做三遍了。
培養不是我的事:你不勝任就請回到HR部或你媽媽那里去。
缺乏大局觀:不代表公司,只維護部門和個人。
言行不職業: 行為任性,口無遮攔,天生就是這個個性。
2. 狀態轉換
關系轉換:同事和上下關系發生變化
職責轉換:工作內容和范圍發生變化
角色轉換:要扮演新增各種角色
心態轉換:承受多方面及更大的壓力
方法轉換:需要應用各種管理方法
3. 角色扮演
設計者:工作和管理設計者?
教練角色:幫助下屬成長
團建角色:塑造積極環境
激勵角色:點燃下屬熱情
業績責任人:對團隊業績負責
HR開發者:選、用、育、留
領導者角色:帶出優秀團隊
橋梁角色:承上啟下擔當樞紐
二、管理認知
1. 基本概念
如何理解管理和管理的本質?
從專業到管理,最根本的轉變是什么?
管人和管事究竟是管什么?
中層管理者的兩大基本責任
勝任管理工作應掌握哪些技能?
管理者應具備哪些心態和意識?
2. 矛盾處理
應該聽制度的還是聽領導的?
效率和公平該如何權衡?
是多花時間管事還是多花時間管人?
人情和事情的矛盾如何應對?
學標桿和解決問題如何平衡?
計劃和行動哪個更重要?
第二講: 工作管理
一、常見問題
1. 計劃沒有變化快
2. 壓力傳遞不下去
3. 執行不到位不堅持
4. 效率出不來
5. 業績上不去
6. 錯誤重復出現
7. 制度推不動
8. 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溝通配合困難
二、邏輯認知
1. 初級腦的影響:惰性、畏難、情緒等本能因素影響了工作行為。
2. 大腦的特性:注意力易受干擾,難以持久聚焦
3. 組織氛圍和環境風氣的影響
4. 管理機制和管理動作的影響
5. 職業化素質訓練不足的影響
三、方法工具
1. 每階段團隊目標是否明確?是否抓住重點目標?
2. 是否有計劃(指導性與指令性)?
3. 是否將目標翻譯成具體任務?
4. 是否就工作目標和任務與員工達成行動共識?
5. 是否對員工執行過程保持關注和覺知?
6. 是否及時協調和組織解決出現的異常和困難?
7. 是否對工作結果進行考核,結案,評價,總結,獎懲?
8. 是否堅持用小周期閉環管理?
第三講:如何帶團隊
一、團隊常見問題
1. 團隊沒有活力,鐵板一塊帶不動。
2. 心不齊,缺乏共同的價值觀,追求,目標。
3. 團隊風氣不好,各種自由主義。
4. 團隊建設缺思路,缺方法,缺抓手。
二、帶團隊的邏輯
1. 羊群效應:歷史是少數人發動,多數人創造的,頭羊如何如此重要?
2. 自我馴化:教育和文化,使人類從自然進化走向自我馴化。
3. 環境理論:改善土壤,提高產量,像愛護眼睛一樣守護環境。
4. 群聚效應:英雄扎堆出現,如何成就英雄之旅?
5. 基礎設施:要想富先修路,設計好帶團隊的機制和舞臺。
三、帶團隊的方法
1. 如何發揮領導作用?
頭羊意識:你得有當班長帶隊伍的意識。
明確方向:你得有堅定的價值觀,并制定具體的行為規范。
團結骨干:你得團結發動一幫人,先一批,再一群。
宣傳教育:你得用教育工具持續教育影響成員。
身教言傳:你得自律自省,死磕自己,決不妥協,你們可以慢慢轉變,我先嚴格做到。
2. 如何發揮骨干的作用?
甄選骨干:識別積極有潛質的人做骨干,階段性換血。
密切溝通:堅持常規學習和溝通,保持觀念與方法共識
嚴格要求:針對行為和作風,高標準,嚴要求,勤糾錯,發揮先鋒作用。
給他們壓擔子:業務重用,挑戰和鍛煉工作能力。
肯定鼓勵:不讓雷鋒吃虧,不忘肯定和獎勵。
3. 如何發動群眾
相信依靠:相信潛力,相信動機,依靠他們開展工作,解決問題。
民主決策:傾聽意見,開諸葛亮會,搞頭腦風暴,民主集中共識。
民主管理:把管理的權力以規則的方式交給群眾。
激發士氣: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。
4. 如何抓思想建設
5. 如何抓作風建設
6. 如何抓能力建設
7. 如何抓士氣活力
第四講:培育下屬
一、培養下屬常見問題:
1. 如何培養新人快速勝任?
2. 工作忙,沒時間培養下屬?
3. 師傅不愿教,徒弟不愿學。
4. 缺乏上進心,沒有動力,不愿學,被動學。
5. 人培養出來就走了,成了培訓基地,不想當冤大頭。
6. 思路不清方法不當,以為培養就是上課。
二、培養能力的邏輯:
1. 做中學:從戰爭中學習戰爭與從書本上學習戰爭,效率差在哪里?
2. 模仿學:模仿是本能,如何用好“先抄后超”的策略?
3. 集體學:一個人走的快,一群人走得遠,如何打造學習型團隊?
4. 教中學:以教促學,如何提高理論學習的效率?
三、培養能力的方法:
1. 經驗提煉:挖掘提煉牛人或專家的成熟經驗
2. 編寫教材:將經驗以流程,標準,案例,表格工具,方法清單等方式編寫成教材。
3. 例會培訓:在例會中安排短時間培訓環節。
4. 碎片化培訓:利用工作間隙等碎片化時間進行培訓。
5. 師徒制管理:利用師徒導師制度進行帶教培養。
6. 專項技能訓練:設計模擬訓練項目,聚焦訓練某項技能
7. 牛人指導:利用高手對新人的問題進行指導。
8. 新人教新人:新人相互教學。
9. 新人知識技能PK:舉行知識技能比武,促進新人學習成長。
10. 帶教獎勵制度:設立帶教獎勵制度,鼓勵帶教行為。
第五講:員工激勵
一、員工激勵常見問題
1. 過度依賴物質,忽視精神激勵
2. 強調考核激勵,忽視達標條件
3. 重視結果考核,不重過程管理
4. 缺乏客觀標準,考核模糊主觀
5. 不公平感對員工士氣的打擊
6. 獎勵平均主義帶來的消極影響
7. 缺乏人文關懷帶來的消極影響
8. 消極工作和關系氛圍帶來的消極影響
9. 領導方式和作風不當帶來的消極影響
10. 綜合因素導致的弱凝聚力無歸屬感
二、人員激勵的的邏輯和思路
1. 人性復雜論:左手胡蘿卜右手大棒,以何為主?
2. 馬斯洛需求理論:如何識別痛點需要?如何打動人心?
3. 初級腦理論:受為心之口,情緒感受是第一生產力.
4. 公平理論:民不患寡患不均,為了公平,TA會沖動地放棄利益。
5. 環境理論:你怎么設計舞臺,TA就如何表演。
6. 期望理論:有效的路徑(努力、目標、獎勵、需要),才會產生激勵效果。
7. 心理學理論:如何順應心理本能設計引導行為?
8. 使命感激勵:持久的內驅力來自于超我的意義(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)
三、員工激勵的方法
1. 人心激勵(識別痛點,激勵人心)
2. 優越感激勵(最XX,前X名)
3. 短期回饋(及時,反饋,回報,物化)
4. 賦能激勵(使工作順暢,提供條件,支持輔導,幫助訓練)
5. 公平感激勵(事先定規則,區分責任,貢獻,獎懲)
6. 競爭激勵(競賽,對比排名,同臺展示)
7. 危機激勵(設置對手或替補,嚴格要求,降級懲處)
8. 長期激勵(職業發展:能力職位級別,長期物質利益)
9. 文化激勵(愿景使命,事業,sth bigger than yourself)
10. 成就激勵(提供挑戰機會,助其挑戰成功)
11. 目標激勵(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,可見的獎勵,渴望的需要)
12. 氛圍激勵(人際關系融洽,積極向上的文化)
13. 肯定激勵(認同,表揚,欣賞,感謝)
14. 尊重激勵(平等,傾聽,理解,包容)
15. 信任激勵(信任,期待,授權,包容錯誤)
第六講:員工管理與溝通:
一、員工管理邏輯認知:
1. 認同與管理:沒有認同就沒有服從,如何先幫后管?
2. 關系遠近:親密有間與親密無間的本質區別在哪里?
3. 威嚴與親和:為什么光有信不行,還得有威?
4. 溝通原則:先心情后事情,如何用同理心溝通?
5. 能力與態度:如何靈活應用態度第一,能力第二?
6. 管人與管事:以事為先,管不住事,能管好人嗎?
7. 反求諸己:下屬出問題,從自己身上,如何管好自己?
8. 環境氛圍:下屬普遍不好管,是土壤出了問題。
9. 個性理論: 不是TA的世界不對,只是TA的世界不同.如何因人而異?
10. 無明理論:破無明,靠覺知,自渡渡人。TA為何如此自以為是?
11. 空間時間解:有些問題解決,需要換換空間,有時還要用時間換空間。
二、員工管理問題研討:
1. 我們工資不高,員工留不住怎么辦?
2. 員工不主動溝通,不主動匯報,不說真話怎么辦?
3. 我初來咋到,沒有經驗,沒有威信,下屬不服從管理怎么辦?
4. 如何管理老油條員工?
5. 如何管理關系戶員工?
6. 如何幫新生代員工增強責任心和抗壓力?
7. 如何處理混日子但又無法辭退的員工?
8. 如何管理消極抱怨多,負能量大的員工?
9. 有些能力強的員工,工作業績好,但個性比較強,比較傲慢,服從性不好,怎么辦?
10. 我同員工關系挺好,但我對他們工作不滿意,不好意思把話說重,但他們又不當回事。
|